视频拍摄: 莫娟 李丽娟 马纯视频剪辑:莫娟。
创新开展普法+教育+惩戒三位一体监管、对企业环保合规性全方位把脉问诊等普法工作,推动企业全面履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企事业单位守法意识持续增强。市级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认真履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对本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投入。
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859个(其中辐射类项目14个),核发和登记排污许可证468家。同时,将问题清单分类明确给市级牵头部门,并将问题清单移交各牵头部门指导督促问题整改。以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引领金沙江、横江、牛栏江等流域保护治理逐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关闭矿山116个、煤矿25对、养殖场18家,治理历史遗留硫磺矿渣684万吨、修复矿山209个。加强对企业治污的监督帮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企业,坚持从实际出发督促整改,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
污染防治攻坚卓有成效。对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增问题一并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整改销号。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省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云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国家所需和云南贡献相结合,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发力推动碳达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省深入探索,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我省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带动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结果显示:全省公众对生态环境综合满意率为93.1%,是自2018年开展该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云南的标配,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成为云南的标识,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成为云南的标签。
截至目前,我省已圆满完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储备试点任务。绿色发展 迸发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回答了怎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问题,明确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大任务和路径。
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成为彩云之南各族群众幸福的不动产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7%、达1.32万元。出台兴昭人才支持计划、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创业创新等一揽子激励政策措施,招引博士106人、硕士362人、其他人才3753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大抓人力资源开发,在人才兴昭上实现新突破。
昭通机场迁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6万人,其中省外就业1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省外就业人数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2023年昭通市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使命任务按照党中央两步走总体战略安排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阶段、分步骤推动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抓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招商引资、创新创业方面全面发力,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实力,激活力、补短板、强弱项,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迎头赶上、进位提质。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巧家海坝、小羊窝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切实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抓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在绿色转型上展现新作为。本期聚焦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的昭通——攻坚克难 进位提质。
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2户。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9929个,5所普通高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学校,10所薄弱中学得到托管帮扶。
常态化加强三类对象监测帮扶,风险消除率提升至71.3%。中缅油气管道昭通天然气支线全线贯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户以上自然村4G覆盖率达97.5%,重点场所5G通达率达95%。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等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选派1468名人才到村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实施技能昭通行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5163名。
新改建农村公路2033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410公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845元和13437元,增长3%和7.5%。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8万人,全长60公里的昭阳绕城高速全线贯通,一城三区同城化步伐明显加快。金沙江潮涌诉说铿锵发展足迹乌蒙山耸立见证日新月异征程2022年昭通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六大战略实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5亿元,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9亿元,增长3.5%。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国家和省反馈的昭通市巩固脱贫成果,12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新的一年,昭通干部群众将立足各自岗位争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先行者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时间见证前进步伐,岁月铭刻奋斗足迹。70.3万人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工作持续加强。
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增长8%。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乡村振兴25个示范乡镇、89个精品示范村、639个美丽村庄和新一轮11个先导工程全面启动建设。
产业投资逆势上涨,增幅达41.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亿元,同口径增长3.1%。
近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号推出专栏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系列策划,回顾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走过的奋进历程、取得的新成就、展现的新气象,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新篇章。●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强化监测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在乡村振兴上谋求新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快速推进,水利投资增长30%。合盛硅业水电硅、旗滨光伏高透基材等重大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推进,中晟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锂宸2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5000吨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开栏的话】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在滇东北开发上激发新动能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主持会议并讲话。要突出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抓实农村、城市、机关、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
要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郭大进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深入推进六大战略实施,着力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